手机炒股配资平台 “卧冰求鲤”的王祥,不跪司马昭,是终于曹魏还是既当又立?
一提起王祥手机炒股配资平台,大家肯定会想起二十四孝之首的“卧冰求鲤”。其实王祥除了是个大孝子,也是汉末魏晋的重要历史人物。
王祥字休徵,出身琅琊王氏。于东汉末隐居二十年,在曹魏先后任县令、大司农、司空、太尉等职,封爵睢陵侯。西晋建立,拜太保,进封睢陵公。

琅琊王氏,著名的世家大族,琅琊王氏最兴盛的时期,自然是魏晋南北朝。王祥在西晋官至太保,扶持司马睿建立东晋的王导、王敦是王祥弟弟王览的孙子。“王与马,共天下”说的就是琅琊王氏在东晋的地位。 王祥对东晋琅琊王氏的崛起,有着很大的影响。

历史上对于王祥的评价多数是褒扬的,但其实也有争议,比如王祥不跪司马昭一事。关于这件事情,存在很多争议,有人称赞王祥的品德,有人却说王祥是假惺惺的演戏,表现出一副忠义的样子。
那么真相到底如何?
及帝为晋王,祥与荀顗往谒,顗谓祥曰:\"相王尊重,何侯既已尽敬,今便当拜也。\"祥曰:\"相国诚为尊贵,然是魏之宰相。吾等魏之三公,公王相去,一阶而已……吾不为也。\"及入,顗遂拜,而祥独长揖。——《晋书·王祥传》
264年司马昭受封晋王,当时曹魏的三公为太尉王祥、司空荀顗、司徒何曾。王祥与荀顗一起去会见他。荀顗对王祥说:“相王地位尊贵,何侯(指何曾)已经向他行过大礼,今日我们前去应当下拜。”

王祥回答说:“相国确实很尊贵,然而还是魏的宰相。我们是魏的三公,公与王相差不过一个等级,哪有天子的三公动辄去拜人的道理?这样会损害魏的威望,也有损晋王的品德,君子爱护一个人应按礼行事,我不会去拜他。”等见到司马昭时,荀顗立即下拜,而王祥只是长揖。
司马昭说:“今日才知道您是多么看重我啊!” 王祥不拜司马昭,有人认为值得褒赞,比如胡三省认为“王祥所以可尚者,孝于后母与不拜晋王耳”,意思是说王祥备受推崇,就是因为两件事,一是孝顺后母,二是不拜司马昭。

但也有许多人批评王祥不拜司马昭,是在作秀。王夫之认为“则其亢矫以立名,而取合于新主,大略可知矣”,意思是说王祥就是为了创立名声,迎合司马昭,所以司马昭才会对其褒奖有加。王鸣盛更是直言“祥庸贪小人,名仕魏室,实为晋臣,乃以不拜自重乎?”
《三国志集解》作者卢弼更是直言:“观祥之所为忠,与其事后母之所为孝,一生都是假。晋朝优容之者,以其为无用之物耳。”意思是说,王祥孝顺后母,不拜司马昭妄图赚的忠于曹魏的名声,一辈子都是在作假。晋朝优待王祥,高高供起,其实是把他作为“无用之物”、吉祥物。

公元265年,晋武帝司马炎受禅,建立西晋,拜王祥为太保,进封睢陵公。当时王祥已经八十多岁,太保与太傅、太师一样,是封建社会的高级官职,地位非常尊崇。可见司马昭、司马炎父子是把王祥给高高的供了起来。
个人浅见
其实事母至孝,王祥并不是先例,两汉讲究以孝治天下,如果靠孝出了名,那么仕途自然会一帆风顺,所以王祥孝顺后母的事情有所夸大也是正常。上古时代的舜帝,在接受尧的禅让之前,也是受到后母的迫害,然后至孝,名扬天下,这本无可厚非。
至于王祥不拜司马昭,你可以说他坚守道义,秉持礼制,完全按照礼法行事;也可以认为他是真的不想给司马昭下拜;也可以猜测,王祥就是为了作秀,既当婊子又立牌坊,明明站在司马家一边,却还要给自己营造忠正亢直的形象。
但其实如果过分批评王祥,也没有必要。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:

第一,王祥为琅琊王氏的兴盛,奠定了基础。不管司马昭、司马炎父子出于什么目的,王祥在晋朝那绝对是声望最高、地位尊崇的人物。虽然王祥自己的子孙后代名声不显,但其弟弟王览的子孙却在西晋、东晋位高权重。
王导、王敦兄弟是拥立司马睿建立东晋的重臣,最终造成了“王与马,共天下”的政治格局。王羲之、王献之父子,都是王览的后代,其后琅琊王氏在魏晋南北朝一直长盛不衰,几百年的辉煌,离不开王祥当年打下的基础。

第二,荀顗、何曾都跪了,王祥最起码还站着。荀顗,是荀彧的孙子,荀彧一生都是东汉的官员,最终还因为反对曹操进爵魏公被逼死,他的孙子却实在不堪,早早加入司马家阵营;何曾更是佞幸小人,脸都不要了。
汉末魏晋之计,天下纷乱,朝代更迭,作为一个读书人,在其中如何自处其实是很难的。有人坚持底线,有人随波逐流,王祥最起码保全了自己的家族,并且为家族几百年的辉煌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;再则王祥也没有做出什么恶事,秉礼而行,不应过度批评。
参考资料:卢弼《三国志集解》、《三国志》裴松之注、《晋书》
亿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